别让爱心迟到一秒!

发布时间:2020/9/4

“摔倒、碰撞、打碎、蜷缩”,一位只有21岁的视障人士,这样描述自己致盲后的全部生活。像这样的人,在中国还有1731万,这个数据意味着平均每八十个人中就有一位失明人士。

根据时代数据《视障者基本信息调查》显示,有近30%的视障者基本呆在家中不出门,只有不到25%的视障者不需要家人陪伴就可以外出,其中原因就如同网友的回帖,“盲人永远不知道中国式盲道后边藏着什么,可能是一棵树,也可能是一堵墙,还有可能是没有盖的下水井。”


而这只是生活在城市中的一部分视障人士的现状,在更远的乡村和山区,还有很大一部分视障人士在黑暗中更加艰难的过活。

 

一个人端坐在破旧的木床上,双手不停的互相揉搓,无法与之对视的双眼似乎在告知外界,这是一位视障人士。

 

他叫刘玉东,九岁时遭遇电伤,因治疗不善导致失明,“我哥后来就没有治疗过”,刘玉东的弟弟刘东华说道,“因为我爸妈离婚后,我妈没回村里过,也就不管我哥了,而我爸外出打工也没时间管我们。”

 

因为双目失明,刘玉东不得不放弃学业,和弟弟相依为命。但弟弟总会长大,五年前,刘东华选择外出到广州打工,并在那里成家。只剩下一个人的刘玉东不仅要对抗黑暗,还要在难以转移注意力的世界里消磨孤独。

 

不同于刘玉东从小就失去视力,彭贵全陷入黑暗的日子屈指可数,但两人对黑暗的恐惧,却不尽相同,“我的两只眼睛看不见,我不知道该怎么办,我没有家人,我没有钱,我即便把我所有的器官都捐献了,也想要救我的眼睛”。

 

从小就是孤儿的彭贵全,本来依靠自己的努力在温州已然稳定,但女友家人的阻挠加上女友的离去,深深打击了这个本就没有安全感的人,无法接受这一切的彭贵全开始逃离现实,彻夜饮酒、肆意挥霍,很快积蓄被花的一干二净,长期饮酒加作息不良导致“双眼玻璃体出血”,他失明了。


眼科医院大夫对彭贵全的病不是很乐观,“小彭的眼疾病症前期已经耽误太久,如若不能够及时进行手术治疗,那么面临的将是永久的失去光明,眼球也会被摘除”。

 

可怕的事情往往如此,后天致盲的可能性并非想象的那般遥远,因为年龄退化、长期用眼等原因,几乎我们每个人都有成为视障人士的可能。

 

在我国云贵川等高原地区,因强烈紫外线照射,每年儿童先天性白内障发病率为0.06%,60岁以上老人白内障发病率高达75%以上,眼角膜病达数万人。

 

但这一状况目前正在被改变。

 

2019年8月20日,刘玉东受到天爱公益协会的资助,来到距家乡两千六百公里的陌生城市温州,住进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接受眼睛复明手术。两天后刘玉东复查出院。

 

而自觉“人生悲惨”的彭贵全也受到相关资助,医生先后为其做了“左右眼玻璃体切除”手术,将他的实力提高到0.3,光明,又悄无声息的回来了。

 

“这种视障疾病并非顽疾,大多可以治愈”,温州市天爱公益协会会长周忠德表示,“这些群体多数因为没有钱承担手术费用,放弃治疗,一直生活在黑暗当中。”

 

像刘玉东和彭贵全这样的视障康复治疗,天爱公益协会已经资助超过1300人,他们大都来自偏远山区、高原,几乎都是因贫困耽于治疗而失去光明。

 

“我身边很多叔叔阿姨,眼睛都不大好”,来自四川阿坝州马尔康市的三郎乓在主题班会上,同温州市护士学校的同学们分享道,“我的梦想是成为一名优秀的护士,希望通过在温州的学习,能将更多护眼知识带回家乡。”

 

三郎乓所发言的班会,是一场名为“爱在光明”爱眼周主题活动的一部分,作为温州市天爱公益协会、支付宝公益平台、浙江省微笑明天慈善基金会等机构共同发起的“爱在光明、救助眼睛”公益活动之一,希望能够帮助更多来自四川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的贫困眼疾患者恢复光明。

 

而“爱在光明”救助眼睛项目长年在全国各地开展,每年都会征集全国各地“贫困眼疾患者”,经由天爱公益协会志愿者实地走访核实后,及时安排患者前往温州眼视光医院及相关协作医院进行术前检查和手术安排,相关资费全部由天爱公益协会承担。


“99公益日”

我们“益”齐参与!


感谢社会爱心人士对公益的认同与支持。

天爱义路,一路有您!